月落江南
星光海上滩
孔子说过: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。此语道出了泰山的雄伟。而今来到海上直觉得伟大的海上便是城市中的泰山,那是名副其实的雍容华贵。夜中的海上滩更是一片金碧辉煌。⾝临其境,任何一个面对她的人都不由为她那庞大的气势所窒息,伴着⻩浦江上巨型渡轮的一声长笛,一股強大的震撼透彻全⾝,倾刻间,

失了自我。一切半空中的楼台殿阁,远处近处灯火通明,周围绚烂的流光溢彩,都围绕着你飞快的旋转起来,静止的在头上产生了幻象,运动着的在头脑中却永远成为一幕幕经典的定格。你在其中却渺小的如同沧海一粟…公元一八四二年,耆英代表道光皇帝的一纸《南京条约》完全掀掉了对海上的遮盖,从此,海上就像一张平铺开来的纸,一览无余的暴露在世界面前。所有最強大的家国都来这里涂画,海上成了万国文化展台,随着时间的推移,后来的⾊彩掩盖了前人的痕迹,历史绘画大师邓小平的丹青妙笔将最后的聇辱永远的封在了过去,而无形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却留在了海上滩。漫步在外滩,努力去寻找,似乎自己存在于一个多维的空间內,一派繁华的夜海上变得混沌,无法寻到本应属于她的文化,在时空的转换中,文化出现了空隙,而历史是不应出现断层的。在这喧嚣的夜海上,⻩浦江依然向东逝去,滔滔的江⽔见证了海上的发展史。望着

经沧桑的江⽔倒映出繁华的夜海上,大悟,这就是数百年财富积累的结果,这是经济的力量使然…
西湖唱晚
如同西子一样,西湖是不会让陌生人轻易看清全貌的,尤其是在夜间。峰回路转,柳暗花明,终于,一镜⽔出现了。预料中的意外,恬静得让你不敢声语,却又无西施的倾国倾城之韵,只仿佛一深宅小女,带着些许哀愁,候在那里。随即便得知着并不是西湖,只是其旁边的一小湖--南湖。而再不过数百十步,西湖就真的现在眼前了。
想必当年⽩居易先生也是这样的眺望西湖吧。在喧嚣的城市之外能有这样一片宁静的山⽔,实为难得,而这山⽔又出落得如此美丽典雅,就更让人有了“最爱湖东行不⾜,绿杨荫里⽩沙堤”的抒怀了。夜⾊更加掩盖了现代气息,避开装饰的灯光,竟让人有了把酒邀东坡的冲动,自然而然的也有了清⾼风雅的感觉。⽩天来西湖是游她的山⽔,夜晚更多的则是体味西湖的文化盛景了。
那苏堤,能不是诗人神采飞扬的脉络?犹如一壁记载着兴衰的史墙,却用豪放铸就历史。
那⽩堤,能不是诗人浪漫与现实的结合?忧国忧民的焦愁与谪迁意失的苦闷融⼊了这长长的堤岸,经受着千百年来各种洗刷与冲击。
那西湖,又流传下来多少凄美动人的故事,一座雷锋塔被赋与了浪漫的传说与更深的寓意,静如镜的湖面又曾映下多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风流倜傥,月下花前。
和着幽幽的星光,西湖向你低低的昑唱出一曲韵味悠长的清平词…
大漈仲夏夜
没有一个人敢妄言去揣摩大漈的文化底蕴,她有一种神秘的力量震慑着你。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的景象使你觉得已经脫胎换骨、飞升仙境,已不是人间了!
夜晚踏上村外的山路,周围被朦胧的夜⾊所笼罩。⽩天起伏的山峦一下子全不见了踪影,冥冥之中天地之间流淌着一股神秘的气息,昅如这股气息,⾝体仿佛弥散在空气中,心却感到吃惊、

动甚至是恐惧。只有溪⽔声不断的放松你的神经。自己真的被大自然的雄伟所慑服。夜⾊中,苍松柔柳,旧宅新阁,郁郁浓浓,掩掩映映。向世人展示着神奇而又娴雅的意境。一个小庙落在路的转弯处。轻轻的转进去,却伸手不见五指,渐渐的习惯了里面的黑暗,却只看到了残破的四壁和依然威严的神像,突然打了个寒战,这是又一种力量的象征。
这里天大地大,有宋元明清几朝流传的守孝祠,有人工修整的山泉小道,有绵延起伏的十万大山,有古人精神寄托的神龛图腾,人们惶恐着,敬畏者。从前的人们简单的改造自然却将全部灵魂寄托在另一种力量上。于是有了守孝祠的蔵钟楼,有了小庙里的木签,有了路旁的那一块“泰山石敢当…时光流逝,祠堂早已尘封多年,土庙业已破败,青山依旧,只是

上多了几条飘向山外的⽩练,如今山里的人们沿着它,迈向了山外的世界。
只有路旁青草丛中的萤火虫似乎还在演奏着那古老的乐章…
M.uDIxs.COm